文化中国 -- 文章中心-- 分类更新文化中国http://culchina.nethttp://culchina.net/rss.asp?ChannelID=1&ClassID=39zh-cn文化中国文化中国孙海峰博士文化中国http://culchina.net/images/logo.gifhttp://culchina.net女性对男性网络空间所建构的女性主体之解读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343.html   本文共分成四个章节来探讨网络空间的权力结构,以及女性主义者提供对网络空间性别不均等的检视策略,以提供女性解读男性建构之网络空间之可能性(本文是以女性主义对男造空间之检视观点切入,故以”男性”网络空间称之)。第一节网络的主体空间,介绍了网际网络如何地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使个体在其中畅所欲言(包括了不同层级的使用者);第二节探讨网络中的权力关系,网络空间如何成了具有敌意的男造环境;正因部分女性主...树德科技大学 人类性学研究所 陈羿茨文化现象2004-12-30 13:07:36台前台后,线上线下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341.html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男女不过是一些演员;     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     也都有上场的时候。   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好几种角色。       --莎士比亚       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从小我们扮演一个孩子的角色;后来到了学校扮演一个学生的角色;等到长大恋爱、结婚,办演老公、老婆的角色;出了社会工作,也有我们应当扮演的角色;一直到老、死,在人生...南华大学教社所 欧贞延文化现象2004-12-30 12:53:36体会与呈现: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论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340.html一、两种阅读 当意思作为构成或解读一首诗的主要因素出现在作者或读者的思维中时,这首诗便失去了其“诗性”(尽管在后一种情形之下,这种“失去”是暂时的,与文本本身的质地可能无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意思虽然假借其框架使诗歌有了某种可以辨识的踪迹,但它的主体仍是暧昧的。在作者尚未付诸写作之前,这种框架就已存在(它是构成被我们称为文化的那种东西的手段和形式),为作者、读者双方事先知晓。写作因而不再是...余 怒文化现象2004-12-30 12:47:59应大力提倡通信文化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339.html这里所说的“通信文化”,指的是以实物传递,也就是以邮递为特征的传统通信手段而形成的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通信。我国古代有用于传递信息的烽火台,也有柳毅传书的故事,以及杨贵妃差人千里送荔枝的事,这些都是通信文化的具体体现。正是由于有了通信文化,也就有了邮票和集邮,有了世界第一收藏。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通信文化也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君不见,只要轻轻按动鼠标,一封“伊妹儿”就能将几乎是无限量...黄明心文化现象2004-12-30 12:33:34走出中国文化与中国现实的梦幻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318.html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实不透明、不聚焦、不反射,扑朔迷离,就 因为它考验着我们的时代感知力,而时代感知力既在我们的生理身体、生产力身体和里比多身体之上凸现,又在我们的逻辑认知能力、直觉感悟能力和客观化能力之上综合。同时,它 既是个现象学问题又是个解释学问题。作为现象学的对象,现实的本质只在向我们的存在 还原时才能获得对它的真实把握;作为解释学的问题它只能在历史效果和视界融合的高度...季国清文化现象2004-12-21 16:57:14「乌托邦化」的身体与城市──荒木经惟的摄影地/人志书写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313.html   摄影家是勘测、潜蹑、巡弋都市地狱的孤寂行者,以及「经过配备的」把城市当成一座极端情欲的风景的「窥淫癖」漫游者。 ——苏珊·宋妲(注一)   「我和一个名字叫做东京的女人在一个也叫东京的地方走着并常常地为她拍照」。「是的,东京就像一个女人的身体」 ——荒木经惟(注二) 壹、前言   荒木究竟是一个摄影家(苏珊宋妲式的城市情欲风景窥淫者),还是一个行动艺术家(翻转暴露自己...颜忠贤文化现象2004-12-20 23:14:03巫术、宗教与科学的世界图像─一个宗教社会学的考察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312.html  中文摘要 本文尝试整理西方从古典到当代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成果,探讨巫术、宗教与科学所代表之「世界图像」的意义。本文共分六节,前言之后,第二节回顾涂尔干、韦伯等人对巫术与宗教间关系的看法,并介绍杜克斯就「世界图像」之逻辑所做的剖析。第三节处理科学兴起后,对传统之「世界图像」的挑战。第四节则反省西方学者提出之「世俗化」论题,透过卢曼等人的观点,来解释新兴宗教运动在现代社会蓬勃发展的理由。第五...顾忠华文化现象2004-12-20 23:07:32文艺界人士打击音乐资料共享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304.html 谈到音乐类型,Britney Spears, Luciano Pavarotti and Sean Combs,以及新近为人所知的P. Diddy,他们之前并没有多少相同的地方。但是在从今天起开播的一系列广告中,他们连同其它86位唱片艺人共同公开抗议这种未被授权就翻版并共享其音乐成果的行为,并且称这威胁了从唱片艺人到作者到音响技术人员甚至于唱片店职员的生计。 “你会走进一家C...LAURA M. HOLSON文化现象2004-12-20 22:24:20口传时代的文学权力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98.html 内容提要:文学权力决定于文学作为符号资本在表征领域里所占据的比重,而文学观念是文学权力的一种突出表现。由此出发,作者讨论了口传时代的文学权力。本文认为,借助于智慧的观念的传布,口传诗人以神的代言人的身份控制了人们的知觉和感觉。因此,在早期社会,文学权力是一种克理斯玛权力,并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文学权力口传诗人智慧克理斯玛权力 作者简介:朱国华,男,64年生,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朱国华文化现象2004-12-20 21:53:29第二章时代焦虑:文化转型与全面复制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94.html 第二章 时代焦虑:文化转型与全面复制 第一节 80年代思想价值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90年代知识谱系的全面转型 第三节 文化转型的深层问题 第四节 全面复制时代的技术中心化 80年代学术思想与90年代确乎有了相当的差异,有人持连续说,强调80年代与90年代都是新时期的一种延续性发展,还有人持断裂说,强调80年代与90年代文化氛围有了根本性的不同。这类争论将不断发...王岳川文化现象2004-12-20 21:34:21文化研究的重鎮霍爾訪談錄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93.html陈光兴(以下简称陈):在你近来有关种族和种族性的讨论中,「流离失所」(diaspora)(文中或译「流离」)的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你许多讨论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接合文化认同问题的重要场域之一。有些时候,你或多或少也会借着过去一些流离海外的经验,阐述理论和政治层面的问题意识。让我感到有兴趣的是,在你的流离海外经验中,以及你自己的知识和政治立场上,如何受到各种历史轨迹各自特殊性的塑型。 霍尔:我出...不详文化现象2004-12-20 21:28:12文学权力:一个社会学的阐明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91.html 在西方,最迟从尼采开始,对权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我们暂且不必说将权力普泛化的学术新贵福科,我们只要拈出两个著名思想家的两段话也许就足以说明问题了。罗素说:“在社会科学上权力是基本的概念,犹如在物理学上能是基本概念一样。” 吉登斯说:“在社会科学中,不能把对权力的研究当成是次要的问题。可以说,我们不能等到社会科学中比较基本的观念都一一阐述清楚之后,再来探讨权力。没有比权力更基本的概念了。...朱国华文化现象2004-12-19 22:04:28文人发嗲__朱学勤访谈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86.html 包亚明:在老上海怀旧风格的酒吧中,1931算是比较成功的。有趣的是,这类历史题材的消费空间,却往往是以非历史的方式构筑的。这至少表明了历史不仅仅是阅读与反思的对象,历史同样可以成为消费与想象的对象。作为史学博士,您是怎样看待历史与消费的链接?怎样看待与历史有关的怀旧问题? 朱学勤:这与我是否史学博士无关。三十年前,我刚离开插队的农村到工厂当管道工,有一次扒火车去西安旅游,在铲河边半坡村遗...包亚明文化现象2004-12-19 21:39:30文明与冲突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84.html 正当消闲性的报刊充斥书肆之秋,这几年,也崛起了近十种纯学术的严肃刊物。它们的酸甜苦辣,局外人无从得知;它们的存亡消长,却牵动着不少局外人的心。《原道》的出版,无疑在天平的一端又投进砝码一块。 “原道”是个大题目,也是一个老话题。大文豪韩愈写过一篇名噪千古的《原道》,力拒释道二教,高扬孔孟仁义,建构起儒家道统,开启了宋学先声。后来章学诚也写过《原道》上中下,谓道见形于三人居室,大成于周...庞 朴文化现象2004-12-19 21:32:34无纸写作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80.html 一   在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出现后不久,就已经有人在思考它将会对人类带来些甚么。甚至迈克尔?海姆(Michael Heim)阴沉地说:「我们的语言正在经历着字处理的过程。如果语言有健康状况的话……那么我们的语言则是癫狂了。」但是在我看来,无纸写作带来的影响并非「癫狂」那么简单,它正在或者已经改变了我们的自我理解,甚至改变着我们的文化形态。尤其是对于汉语这种方块字而言,「失去」纸张又会给...周志强 北京师大中文系博士生文化现象2004-12-19 21:16:00大地的退隐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79.html 大地原始的安稳。泥土中时刻滋生着无以数计的生命。一切生命向着太阳,向着天空,自由而又茁壮的生长。 先民生活在大河流域,那里土地肥沃,气候湿润。他们辛勤的劳作,从土地收获粮食。他们安居在大地上,经受月亮的阴晴圆缺、大海的潮起潮落、气候的温暖与寒冷,领受灿烂的星空和暴风雨过后的宁静。 在人类安居着的大地上,天似穹庐,窿盖四野。群星在穹庐上神秘的闪烁,太阳在穹庐上东起西落。 ...吴国盛文化现象2004-12-19 21:11:09当代文化研究与布迪厄的文化理论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78.html 以西方马克思文论为代表的文学社会学研究和文化的社会批判理论,仅仅是作为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理论源头和理论品格的一个参照系,并不是它完善发展的最终模式。在文学社会学自身发展过程中,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查德·霍伽特(Richard Hoggart),无疑起了重要的命名和理论阐释作用。可以说,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文化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基本理论话语,作出了积极的推进。 其后,当代法...王岳川文化现象2004-12-19 21:03:04文化研究与反学科的知识实践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77.html 作为从西方学术体制内部产生的一种反叛实践,文化研究与一般的跨学科研究有着显著的差异。它既不株守于固定的研究领域,也没有统一的研究方法,而是一个不断生成和扩展的知识实践领域,它的动力部分源自于对既有学科的挑战。 文化研究所关注的通常是为传统学科所忽视或压抑的边缘性问题,它所警惕的恰恰是不要让自己重新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就此而言,文化研究不仅改写了传统学术的中心与边缘观念,而且对传统的学科理念和...罗钢 孟登迎文化现象2004-12-19 20:55:49文化研究译著再度走红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76.html 在20世纪90年代,传统的、以审美为特征的批评遇到了比较多的麻烦。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批评的对象、批评的目的、批评的作用和地位、批评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批评的价值指向,都在这十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期间,批评界对此曾有过诸多方面的思索、探讨和争论,人们一方面在追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总结批评理论百余年来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走过的坎坷、曲折的道路;另一方面,又试图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对批评理论...解玺璋文化现象2004-12-19 20:52:56文化研究:两种范式(节译)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3270.html关于文化主义的范式 在严肃的、批判性的知识分子工作中,没有绝对的开始,也很少有不间断的连续。相反,我们发现的是不整齐但又具有特征性的发展的不平衡。重要的是有意义的断裂--在此,旧的思维路径打断了,新的与旧的因素围绕一系列不同的前提与主题重新组合在一起。 文化研究作为一个独特的问题意识(Problematic),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但是,它的具有自己特色的问题(questio...斯图亚特·霍尔(S·Hall) 陶东风译文化现象2004-12-19 20:19:52